跳转至

Chapter 6: The Link Layer and Lans

6.1 链路层概述

两种不同类型的链路层信道:

  1. 广播信道

点对点通信链路

6.1.1 链路层提供的服务

将运行链路层协议的任何设备均称为节点

把沿着通信路径连接相邻节点的通信信道称为链路

6.2 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

链路层提供的两种服务:比特级差错检测和纠正

要保护的数据不仅包括从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报,还包括链路帧首部

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越复杂,未检测出比特差错概率就更小,导致的开销就越大

传输数据中检测差错的3种技术

  1. 奇偶校验:描述差错检测和纠正背后隐含的基本思想
  2. 检验和方法:更多的用于运输层
  3. 循环冗余检测:更多用于链路层

6.2.1 奇偶校验

单个奇偶校验位:在偶校验方案中,发送方只需包含一个附加的比特使得这些信息加上校验比特中1的总数为偶数

在一个分组中多个比特同时出错的概率将是极小的

如果差错经常以“突发”方式聚集在一起,而不是独立的发生,单比特奇偶校验保护的一帧中未检测出差错的概率能够到50%

二维校验:讲信息中的d个比特划分为i行j列,出了总的校验,还有行校验和列校验,因此不仅可以检测出是否有差错比特,还可以纠正它。同时可以检测(不能纠正)一个分组中两个比特差错的任何组合。可以检测加上修正校验比特本身

接收方检测和纠正差错的能力被称为前向纠错(FEC),FEC避免了不得不等待的往返时延,对于实时网络应用或者长传播时延的链路是非常重要的优点

6.2.2 校验和方法

将d比特数据加起来,用得到的和作为差错检测比特

因特网检验和就给予这种方法

6.2.3 循环冗余检测

CRC:也被称为多项式编码,该编码将发送的比特串看作多项式

发送方首先和接收方协商一个r+1比特模式,称为生成多项式,将其表示为G,要求G的最高有效位的比特是1

6.3 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

两种网络链路:点对点链路和广播链路

点对点链路:点对点协议(PPP)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(HDLC)

广播链路:以太网 无线局域网

如何协调多个发送和接收节点对一个共享广播信道的访问,就是多路访问问题 广播信道通常用于局域网中

碰撞:传输的帧在左右的接收方处碰撞

可以将任何多路访问协议划分为3种类型之一:信道划分协议,随机接入协议,轮流协议

多路访问协议应高具有一下所希望的特性:

  1. 当仅有一个节点发送数据时,该节点具有R bps的吞吐量
  2. M个节点发送数据时,每个节点的平均吞吐量有R/M的平均传输速率
  3. 协议是分散的;不会因某猪节点故障而使整个系统崩溃
  4. 协议是简单的

6.3.1 信道划分协议

时分多路复用(TDM)和频分多路复用(FDM)

TDM较为简单,但是每个节点的时间被限制,尤其是当节点是唯一有帧要发送的时候

FDM创建若干个较小的信道,同样限制了速率

第三种:码分多址(CDMA) CDMA对每个节点分配一种不同的编码,如果编码呗精心选择,不同的节点能够同时传输

6.3.2 随机接入协议

一个传输节点总是以信道的全部速率进行发送,当有碰撞时,涉及碰撞的每个节点反复重发它的帧,在重发该帧之前等待一个随机时延

最常用的随机接入协议:ALOHA和载波侦听多路访问(CSMA)

以太网是一种流行并广泛部署的CSMA协议

1 时隙ALOHA

6.4 交换局域网

6.4.1 链路层寻址和ARP

ARP:地址解析协议

1 MAC地址

适配器(网络接口)有链路层地址

MAC地址具有扁平结构,无论适配器在哪都不会改变,IP地址与一个人的邮政地址相似,是有层次的,主机移动,IP地址也会改变

2 地址解析协议

3 发送数据包到子网以外

6.4.2 以太网